韩城教育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 >

韩城市2017年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年9月—2017年8月)

来源:职教科       作者:管理员       加入时间:2017-10-26

 

我市共有中等职业学校1所:韩城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韩城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创建于1981年,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陕西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第三批建设单位。学校被确定为陕西省职业教育科研项目学校、陕西省农村青年科技培训基地、陕西省人人技能工程培训基地,集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于一体,融学历教育、技能培训、继续教育为一校,是一所功能齐全的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学校秉承“为师生人生出彩奠基”的办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着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校校联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全面培训”的办学特色。

1.学校情况

1.1学校概况

韩城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是一所全日制公办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10609.33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34.9平方米,建筑面积67219平方米, 绿化面积22658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21.2平方米(是渭南市园林式单位),学校固定资产总值为68237870.59元,其中仪器设备类1669.54万元,生均5265.03元。

1.2 学生情况

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学校学历教育在校生3171人,相比上年度增加了46人,招生人数2389人,比上年度增加138人,毕业生316人。学生为应往届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及适龄青年,学生巩固率达99%以上,年度总培训人数达到6710人次。

1.3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教师255人,其中专任教师178人师生比为1:17.8,兼职教师29人。学校在编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158人,占专任教师比例由88.2%增长为88.7%;硕士以上学历19人。专业课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120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67.4%。其中“双师型”教师98人,占专业教师比例由81.4增长为81.6 %。

1.4设施设备

学校建有汽修专业实训中心、建筑专业实训中心、机电专业实训中心、微机室、酒管、烹饪专业操作室等各类实验实训室88个,仪器设备资产总值为1669.54万元,与上年度相比,增长了31.5万元。生均仪器设备5265.03元,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552个,比上年度增长了46个。建有教工阅览室、学生阅览室和图书资料室,藏书10.2万册,比上一年增加了8000册。生均纸质图书32册,各类报刊杂志112种,比上年度增加了8种,师生阅览室座位数达600个,比上一年增加了50个,均能满足师生需求。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学校重视学生专业技能课的学习,同时也要求文化课很好地服务于专业,更重视学生体质的发展,开足了体育课课时,并经常性开展体育竞技活动,学生整体思想政治状况良好。一年来,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由上一年93%增长到94%,每学期分阶段进行测试。文化课合格率由上一年度的92%增长到95%,专业技能合格率由94%增长到95%,毕业率达到100%。

2.2在校体验

通过发放问卷、安置回访等方式进行调查,学生认为学校理论课、专业课、实习实训课课时结构合理,学生理论学习满意度、专业学习满意度、实习实训满意度均较高,达 92 %。学生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达98%,师生生活满意度、校园安全满意度两项均达到98%以上。通过多种途径对毕业生、家长进行回访,学生、家长对学校安置等工作满意度较高,达91.5%。

2.3资助情况

学校严格执行国家免学费和中职资助政策,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学校为学生免学费85.04万元,发放助学金18.8万元,发放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和学生联动补贴6.42万元。同时做好精准扶贫工作,为在我校就读的35名学生发放精准扶贫国家专项资金2.7万元,地方资助1.8万元、学校生活补助2.01万元。学校通过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资助,一年来共发放奖学金7600元。另外学校扎实做好“三个一”帮扶活动,坚持做好扶德、扶志、扶智、扶技,通过在学生中开展勤工俭学、心理辅导、学业帮扶和对其家庭进行技术指导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及家庭脱贫。

2.4就业质量

2017年学校毕业人数316人,就业人数191人,直接就业人数186人,其中125名学生考入高一级院校继续学习深造,与2016年相比,就业率上升了1个百分点,达97.4%。对口就业率上升了接近1.8个百分点,达82.2%。升入高等院校的人数比去年增加了75人,升学率达98%。创业人数较去年下降了2个百分点。其中加工制造类毕业人数为44人,就业人数为44人,对口就业人数为37人,对口就业率为84.09%;交通运输类毕业人数为49人,就业人数49人,对口就业人数38人,对口就业率为77.56%;信息技术类毕业人数为180人,升学100人,就业人数80人,对口就业人数为65人,对口就业率为81.25%;旅游服务类毕业人数为18人,全部就业,对口就业17人,对口就业率为94.44%;教育类学生人数为25人,全部升学。

 总体看加工制造类、计算机应用类毕业生人数较多,共224人,加工制造类、酒店服务类专业就业情况较好,就业率高达100%,对口就业率也较高,达87.09%;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等毕业对口就业率较低,为79.84%。

2.5职业发展

随着职业教育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化,新的举措不断出台,职业教育发展呈现出全新气象,职业教育转型升级从地位作用、办学目的、办学方向、办学机制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理念梳理和升级。学校不断创新观念,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衔接、职教与普教相互沟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岗位迁移能力得到了拓展,创业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动态调整

学校紧紧围绕韩城“一带两河三区四镇”战略和“三年千亿产业振兴计划”,建设黄河西岸明珠城市的战略发展目标,结合产业人才需求,主动出击,相继增设了旅游服务与管理、中餐烹饪、社会文化艺术、陶瓷制造、机器人技术应用等新兴专业,精确匹配韩城区域产业发展需求,通过实施短期培训和定向培养,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有力促进了韩城的产业转型升级及区域经济发展。

3.2教育教学改革

公共基础课开设情况。学校现开设的专业分三大类。一是3+2连读大专班: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二是订单班:电子技术应用、焊接技术应用、社会文化艺术、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三是特色专业:计算机应用、中餐烹饪、机电技术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这些专业开设公共基础课有: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职业生涯规划、经济政治与社会等。

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学校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学历教育与能力提高并举、师德教育与业务提高并进”的方针,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师资队伍管理和优秀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为了更好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学校积极实施了“四项工程”,制定有《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教师培训管理办法》、《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管理办法》、《双师型教师评定办法》、《名师评定办法》、《专业带头人培养方案》等,规划长远,措施得力。在队伍建设中,我校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1)建立教师准入机制。教师聘用采用“招、引、聘、调”等途径,不断调整教师结构,满足学校发展需要。一年来,先后招录大学毕业生2人,聘用企业兼职教师13人。(2)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省培训、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和选派人员参加企业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3)学校注重师资质量,打造优质教师团队。大力实施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名师培养工程、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企业兼职教师培养工程等“四项工程”,教师队伍趋向合理。(4)聘请教育专家、行业专家来校进行职业教育理论、职业教学模式改革、行业新技术和新工艺等专题讲座,促进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的交流,促进企业专家对专业教师团队建设的引领作用。目前,学校拥有专任教师178人,兼职教师29 人,“双师型”教师98人,省级教学能手5人,渭南市教学能手7人,初步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业务精干、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

课程建设。学校高度重视教学内容的改革,重点开展课程内容开发与更新。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特点,制定了科学合理的《韩城职专课程内容开发管理办法》,建立以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务处、教研室、专业组长、行业专家为一体的课程开发团队。课程内容以“实用、够用”为度,紧跟市场和行业发展,立足就业岗位需要,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积极实施课程内容开发与更新。(1)通过调研确定课程改革方向。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开展调研,对就业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对课程内容和需求进行重点考查。了解新科技、新工艺和新材料的应用对劳动者提出的新要求,了解产业、行业对学生所学内容实用性的要求,以此来确定课程改革方向。(2)以行业技术发展为导向,改革课程内容。文化课与专业基础课本着实用、够用、必需的原则,删减 “繁、难、偏、旧”的课程内容,做到低重心、宽基础、拉台阶、缓上坡,着力夯实学生终身学习的必备根基。专业课根据企业岗位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内容以“项目”为单元,以“能力”为模块进行编排,把企业的新技术融入到教学内容中。(3)以按照行业标准,结合行业对各工种的标准要求,确定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目标,选择相应的课程内容,使学生的技能培养标准与行业的资格标准相一致。(4)积极开发和使用校本教材。学校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以行业岗位能力为标准,注重岗位群技能培养,突出教材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学校现已开发和改革的教材有《钳工工艺操作》、《电工实训操作》、《车工工艺操作》、《焊工工艺操作》、《电气设备控制技术》、《汽车机械识图》、《汽车材料》、《汽车概论》、《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测量》、《建筑工程预算》、《建筑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等。通过课程内容的开发和更新,做到了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十分重视教育教学改革,始终把教学改革作为专业建设的重点内容。通过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定期开展职业分析、专业论证、专家研讨等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为抓手,持续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学校坚持以企业用人标准与人才培养规格相对接、学生职业能力与行业标准相对接为切入点,建立了“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职能处室---专业组”三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行业企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督导室”三级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在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增强了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各专业根据自身特点,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发挥企业的资源优势,构建出了灵活多样、各具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形成了“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办学进工地”的人才培养模式;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形成了“引企入校、工学交替、先做后懂、力求于精”的人才培养模式;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形成了“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上述专业带动学校其他专业快速发展。通过教学模式改革,保证了教学计划的实施,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信息化教学。学校接入了100Mbps的互联网宽带,师生使用的979台计算机终端全部接网,35个网络多媒体教室互通互联,开通了10门上网课程。

实训基地建设。学校现有各类实验实训室88个,校内实训基地14个,校外实训基地38个,对上年新增的中餐烹饪实训室、客房实训室、汽修维修车间、建筑工棚、数字化体验中心等增添了部分设备,改造建筑工程预算实训室、发动机维修实训室、底盘维修实训室等,规范了《钳工工艺》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电力拖动》理实一体化实训室、《车工工艺》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等。新增电子商务、社会文化艺术校外实训基地2个,满足了学生实训实习的需求,有力地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教学资源建设。依托校园网络平台,在各专业中建立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库包括:PPT课件、图书库、多媒体素材库、试题库、网络课程等,进一步完善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建筑工程测量》、《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工程预算》、《钳工工艺》、《车工工艺》、《机械CAD》、《钳工实训操作》、《车工实训操作》、《电工操作技术》等12门课程的教学资源包。       

教材选用。学校严格按照陕西省教育厅课程教材管理中心指定出版社选用征订教材。

3.3 教师培养培训

学校利用每周周五下午开展专任教师校本培训,参与人数为180人,16名教师参加陕西省高中教师“自主选学与信息能力提升远程培训项目”学习,32名教师参加渭南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培训学习,3名教师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

3.4 规范管理情况

学校不断完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新修订和完善了学校章程、教学管理、德育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安全管理、科研管理和队伍管理等十五类293个管理制度,形成了规范高效的管理体系,坚持统一管理,民主决策,分工负责,协同合作的管理机制,实现了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继续坚持每周召开行政会、校长办公会等例会,对涉及学校规划、建设发展和职工利益等重要事宜,都经过集体研究,会议决定,充分体现了决策程序的民主、科学、规范,促进和保障了学校的科学、和谐发展。坚持每周召开全干会、处室组例会,安排和部署各类教育教学工作,坚持督查落实,形成了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步的工作格局。

3.5 德育工作情况

学校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要求,发挥德育课在德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每个班级都开设德育课,并结合专业特点和岗位要求,寓德育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同时坚持每周一次的德育大讲堂、开展“百名教师、千名学生谈心交心”活动、家长会、主题班会等,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企业“四位一体”的德育网络,通过职业指导、心理辅导、家校联系、实习实训、志愿者服务等,加强学生德育工作。

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中小学研学旅行试点工作的函》和《韩城市教育系统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实施方案》,组织一年级全体学生赴延安进行了研学旅行活动,通过集体旅行方式走出校园,拓展了视野,丰富了知识,让学生既近距离感知大自然,培养了实践能力,又亲临革命老区,洗涤了心灵。

开展了“彩虹人生,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校园文化艺术节,节目精彩纷呈,充分展示了学生的风采和能力,受到师生和与会领导、佳宾的一致好评。参加第十三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获得国家级奖项6个,省级奖项18个,学校获得国家级、省级优秀组织奖,6名教师获得省级优秀指导教师,学校分别获得国家级、省级优秀组织奖。

学校坚持以党建带团建,发挥共青团的作用,不断完善团组织各项工作制度,积极开展主题团课学习,注重优秀青年培养,坚持做好团员纳新工作。成立有学生会组织,及时做好学生会换届工作,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治能力。

学校成立有校园广播社团、行鼓社团、足球社团、舞蹈社团、美术社团等8个社团,积极开展各类社团活动。在学生中继续开展“两学两做”教育活动、阳光体育运动等,丰富了师生课余生活,延伸了课堂内容,激发了学生实践兴趣,培养了学生特长,促进了学生技能水平的快速提高。

3.6党建情况

充分发挥党总支在学校发展和教育教学中的引领作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继续开展“两学一做一争当”主题教育活动和干部纪律作风教育活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健全了学校党组织机构,成立了党总支,细化班子成员分工,结合学校实际,设立了5个党支部,完善了党员集体学习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教职工考勤请假管理制度和教师量化考核办法,实行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教师全员聘任制、领导干部带班值周制和下组包班制等管理制度,使各项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大力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积极进行廉政文化宣传,全体党员进行了公开承诺,自觉接受上级领导和全体师生的监督。

4.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学校致力于拓宽校企合作渠道和范围,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各专业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实习实训平台和就业渠道。通过订单培养、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共建的方式,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52个。2017年度新增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和社会文化艺术实训基地两个校外实训基地。

1)订单培养模式:学校积极与韩城市人民剧院、海尔集团等单位,签订订单合作协议,即“入校即入企”。让社会文化艺术专业、焊接技术应用和电子电工技术应用专业学生搭上“就业直通车”。

2)校内外实训基地:校内建有汽修专业实训中心、建筑专业实训中心、机电专业实训中心、微机室、酒管、烹饪专业操作室等各类实验实训室88个。为加大各专业学生实训课时量,突出实训教学,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提供平台,我校与陕西苏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韩城市晨钟建筑公司、韩城市银辉汽贸城、陕西黄河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韩城市国际酒店、韩城职专附属幼儿园、韩城市旅游发展委员会、韩城市商务局等50个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的见习、实习需求。

3)校企共建:学校积极与陕西秦禹车厢制造有限公司、韩城众瑞一汽大众4s店合作共建机电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基地,实现了两个专业的无缝对接,加深了校企双方关于专业设置更新、企业文化融入等方面的交流和沟通,实现校企双赢。

4)顶岗实习:学校积极响应教育部有关“中职学生顶岗实习”的文件精神,分批次送出300多名学生到海尔集团、韩城宾馆、韩城国际酒店、韩城众瑞4S店、西安重装责任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其中在海尔集团顶岗实习的学生120多人,工资待遇均在3500元左右,有的可以达近4500元,在韩城宾馆等多家企业顶岗实习的200多名学生,企业评价比较好,通过顶岗实习活动的开展,为学生的就业打下了坚实基础,进一步缩小了校企无缝对接的距离。

一年来,各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量不断加大,专业技能不断加强,在省市各类技能大赛中崭露头角,学生获奖率逐年提升,2017年度在省级技能大赛中,3人获二等奖,11人获三等奖。毕业生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顶岗实习学生基本能顺利就业,就业率达到90%以上,同时吸引了更多的企业与学校进行合作。

4.2 学生实习情况

在学校的积极努力下,校企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各专业实习实训岗位增加,使在校学生能够进企业参加实习活动,更好的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习水平。合作企业积极配合,给在校学生提供近千个实习岗位,让在校学生通过循环实训的方式,让每位学生都有进企业实地操作的机会。

中餐专业和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170多名学生在韩城市金塔宾馆、韩城宾馆、韩城市国际酒店、江苏昆山逸林五星级酒店等4个实训基地进行循环实习。

建筑工程与施工专业476名学生在韩城市晨钟建筑公司、陕西苏东建筑公司、韩城市信惠丰建筑有限责任公司、韩城市宏宇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韩城市建工集团、韩城市时代建筑装修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韩城市海燕地产、韩城市金星建筑公司、陕西晨阳建筑劳务发展有限公司共9个实训基地进行实习。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499名学生分别在陕西韩城众瑞一汽大众4s、渭南燕兴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韩城华宇汽修、韩城市韩牟发有限责任公司、渭南燕兴公司、韩城腾达公司、韩城市新城驾校、韩城市虎刚汽修保养中心、韩城市吉利服务站、陕西百佳汽车贸易有限公司、陕西新润佳汽车服务有限公司、陕西航天九州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等12个实训基地进行实习。

机电技术与应用专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和焊接技术应用专业993名学生,在陕西国德电气有限公司、西安微电机有限公司、西安汤姆森有限公司、西安重装责任有限公司、陕西黄河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陕西龙门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韩城市华通机械厂、韩城秦禹车厢制造有限责任公司、韩城海信矿山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韩城市福强矿山机械配件经销处、昆山富士康有限公司、江苏中达电子有限公司等12个实训基地进行实习。

学前教育、社会文化艺术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129名学生在韩城市新城幼儿园、韩城市铁路幼儿园、韩城市金城市场幼儿园、韩城市工荟幼儿园、韩城市人民路幼儿园、韩城市蓝欣幼儿园、韩城市新宇幼儿园、韩城市宏林幼儿园、韩城市世纪新村幼儿园、韩城市五星幼儿园、韩城职专附属幼儿园、韩城市人民剧院有限公司等12个实训基地参加实习。

计算机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304名学生分别在韩城市天平广告有限公司、韩城市美通公司、韩城市惠普电脑专卖店、韩城市电商孵化中心等4个实训基地进行实习。

4.3 集团化办学情况

2007年5月16日由学校牵头组织成立韩城市煤化工职教集团并同陕西黄河煤化有限责任公司、陕西韩城侃达焦化公司、陕西省黑猫焦化有限公司、黑猫能源利用有限责任公司等成员单位开展岗前培训、转岗培训,在岗培训20期2000余人。学校于2010年9月22日加入陕西机电职业教育集团成为常务理事单位,积极履行集团章程,定期开展相关工作;于2013年9月加入由渭南职业技术学院组建的渭南职业教育集团并成为常务理事单位,积极履行集团章程,开展学前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建筑工程与施工三个专业3+2联合办学等工作。

5.社会贡献

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学生通过两年的在校学习和一年的顶岗实习,取得与所学专业相关,由劳动部门颁发的中级职业资格的专业技术证书比例达到100%,95%以上的学生能够达到职业岗位工作的要求,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和赞誉,基本实现了“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用人单位满意”的“三满意”。通过与用人单位和在岗学生的座谈、实地走访,电话回访,跟踪调查了解大部分毕业生对工资、福利待遇感到较为满意,满意度达93.2%。

5.2社会服务

学校充分发挥社会培训基地的作用,与农业、建设、人社、民政等部门联合,积极开展社会培训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一学年来开展各类培训70期,共计培训6710人次。

一是主要面向“三农”,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培训,先后组织专家进行农业生产方面的技术咨询和技术培训,共计培训农民5238人次。另外,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对教育局包联村桑树坪雷震村免费实施了核桃产业实用技术培训,21户贫困户及村民共80人参加了技术培训,村民反响良好。

二是与人社局、住建局、民政局、陕西龙门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韩城市腾龙陶瓷厂、各建筑公司等部门、企业、行业联合,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7期,培训各类技能人才1297人,覆盖范围广,培训效果显著。

三是结合韩城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需求和弘扬国学的时代需求,与韩城市人民剧院、韩城市海韵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积极开展艺术表演培训和养正学堂国学礼乐夏令营活动。共有95名学员参加,学员们从中领略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将吃苦耐劳,文明礼仪及艺术文化深植心中,反响良好。

6.举办者履责

6.1经费

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 共投入998.36万元用于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其中政策性经费投入285万元,用于师资培训20.52万元,免学费经费拨款173.36万元,项目投入383.12万元,用于校园内综合管网改造、食堂操作间改造、男生公寓建设、自来水进校园等建设,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市政府引导企业依法履行职工教育培训责任,依法收取企业应当承担的职业教育经费,统筹用于职业教育发展。鼓励社会资本投入职业教育。建立了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绩效评价、审计公告、预决算公开制度。

6.2政策措施

韩城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我市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要创新职业学校管理模式,扩大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人事管理、教师评聘等方面的自主权。积极吸纳专业对口的毕业生到职业学校对应专业任教,吸引和聘请行业、企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学校根据教师编制总数,实行总数控制、动态调整,可在编制总数20%内自主聘用具有专业职业资格的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任教,所需经费由市财政解决。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韩城市人社局、教育局为学校引进技术能手、招聘高校毕业生8人,学校自主聘用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13人,韩城市财政解决了聘用人员的费用,共计60万元。

7.特色创新

1)以订单培养为突破,优就业态势基本形成

学校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世界五百强企业海尔集团、韩城国际酒店、江苏昆山希尔顿酒店、韩城市新兴产业示范基地等企业进行电子技术应用、焊接、中餐烹饪、酒店管理等专业开展订单培养,学生入学时,学校、企业、学生(家长)签订三方协议,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了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形成了“入学即入企,入学即就业”的办学特色,为学生学习实践、顶岗实习、就业铺设了一条黄金通道。2017年电子技术应用、焊接专业学生到海尔集团合肥工业园区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跟岗实习,第三批毕业生已进入合肥工业园区成为海尔集团正式员工。中餐烹饪专业学生到韩城国际酒店进行了为期1 月的跟岗实习。 2017年8月学校与韩城市人民剧院有限公司、深圳汇邦机器人科技公司等企业就社会文化艺术、机电专业订单合作已达成协议,真正实现了校企一体化育人,学生优就业态势基本形成。

2)构筑安全屏障,创建平安校园

学校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把创建“平安校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平安校园”工作领导小组。学校筑牢了“四道防线”,以预防校园安全事故,确保校园平安:一是筑牢“机制防线”,创新管控模式,安全工作落实到位,责任到人。安保处坚持定期与不定期进行刀具危险品排查。相关处室每月对校园的校舍安全、食品卫生安全、校园用电、用水安全、教学安全、校园周边安全进行定期排查,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了校园安全;二是筑牢“教育防线”,注重“三个结合”。即安全工作与养成教育结合、与教学常规管理结合、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形成了“安全重于泰山,平安事关人人”的共识;三是筑牢“技防防线”,落实全面监控。安装摄像头151个,摄像头覆盖各个区域。形成校园无死角监控;四是筑牢“预案防线”,做到有备无患。制定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交通事故应急预案”、“紧急疏散应急预案”、“地震应急预案”等一系列应急措施,定期演练。

一年来,学校安全工作取得了“三无三满意”的成效(“三无”即无一起学生安全责任事故,无一起涉校群体性事件,无一起重大涉校案件;“三满意”即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2017年4月,学校被省教育厅、公安厅授予“平安校园”称号。

8.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需进一步强化技能大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近年来,我校参加省级技能大赛,参赛项目逐年增加,竞赛成绩不断提高,并且在有的项目上还取得了新的突破,但与兄弟学校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今后,要进一步将课程改革与技能大赛紧密结合,牢固树立严谨教学、规范操作的教学思想,通过汲取技能大赛内容和标准对原有教学项目进行改造,提炼、转化为教学项目,不断补充和完善项目教学,推进竞赛内容的普及化教育。要将教师参加技能大赛的成绩纳入教师考核体系,并以此作为教师职称晋升的条件之一,尤其对新引进的年轻教师,要求必须参加技能竞赛,促使他们迅速融入专业氛围,提升专业能力。建立完善竞赛长效机制,对职业技能竞赛加以制度化和规范化,进一步扩大竞赛范围,尽量拓展到更多专业和课程,让技能大赛覆盖到每个专业、每位教师、每个学生,形成积极向上、人人争先的良好氛围,有力地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需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强化品牌和特色发展

加强专业建设,是职业学校强化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举措,是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科学发展的核心环节。专业设置必须对接产业发展,专业结构必须瞄准产业结构,专业升级必须紧跟产业升级。近年来,随着当地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技术进步,区域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我校力求使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相适应,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专业品牌和特色发展上还不够鲜明。

今后,我们必须在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在品牌和特色发展上狠下功夫。一是要使专业设置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设置和调整专业;二是要进一步分析岗位能力,构建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构建要能够反映课程的基础性和前沿性,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实现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协调统一、相辅相成;三是要锻造“高水平双师”团队,提升专业能力。进一步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肯钻研,善思考,适应未来的师资队伍,尤其要加强理论实践兼备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四是要真正使特色专业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并与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紧密相关,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显著成效。

 

 

365体育比分

2017年9月

         
 
版权所有:365体育比分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韩城市太史大街政府五楼 电话:0913-5228912 邮箱:hcsddc@163.com
网站标识码:6105810013 陕ICP备12010639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电话:12377 邮箱:jubao@12377.cn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 投诉电话:029-82267381 中心传真:029-82267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