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是“燕京八绝”中最容易被人忽略的技艺,却蕴含着令人叹为观止的工艺智慧和设计之美

它是是“燕京八绝”中最容易被人忽略的技艺,却蕴含着令人叹为观止的工艺智慧和设计之美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十一月十五日,乾隆帝下旨,“将串枝花毯在乾清宫东暖阁铺设,红万字花毯在西暖阁铺设,其毯子面宽富裕处裁去,进深不足处接补,着造办处大人们传工部匠人前来照样接补,四面并门口处要花边,得时沿边吊里”。

——《故宫藏毯图典》

在漫长的岁月、一代代帝王偏好喜恶的不断改易里,来自宁夏、新疆、西藏等地带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花样纹饰,遇上了中原各地的文化元素,再经由“如意馆”(如意馆是由康熙皇帝设立,主要研究和陈列西方的科技成果,建成后以绘画供奉于皇室的一个服务性机构。)秉承的宫廷美术风格统整融合,最终形成了北京宫毯独有的构图方式——格律体。

宫毯中的“格律体”构图,讲究中心夔龙、角云抱角、外围以大边小边为边饰,呈现出环抱、对称和中心的规整韵律感。这种图案构图严谨,配色多用宫廷之黄、富丽之红、高雅之蓝,点缀以丰富多彩的花卉纹样,使得每一幅毯面或华丽或典雅,不失庄重之感。

▲宫廷图案碱韭凹凸立体,即使简单的图样,经过巧手编织,也极富层次感。

《北平市工商业概况》记载,“光绪二十六年,德商鲁德洋行购样毯二张,运往德京,彼都人士始知我国地毯原料细软,花样新奇,并且颜色可以历久不变,遂争向该行订购。嗣后美人亦知此种出品极为精良,于圣路易万国博览会,我国地毯与赛,得一等奖章。于是地毯输出外洋,数量盛时可达二百万之巨。宣末民初,殆始为全盛时代。”

清末至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控制力日趋衰微直至消亡,仅限“皇宫御用”的宫毯成为文物。而传承自宫廷文化、宫廷审美的宫毯织造技艺,却在民间存续下来。

北京的手艺,南京的线

▲这块京式图案地毯纹样对称,以双线、如意、竹、梅等传统吉祥图案围绕“寿”字,给人四平八稳之感,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文化气息。并采用中国传统青花色进行调配,素雅美观,令人流连。

对今时今日的人们来说,若想要领略北京宫毯全盛期的艺术风貌,故宫必定是不容错过的“宝山”。2000年,英国研究古地毯专家Michael Frances来到北京造访,想观摩照片中的十七张皇宫地毯,而故宫给他的答复是:不止这“十七”件,而是七十多件!当Michael Frances先生看到这些藏毯时,激动得直接跪在地上仔细观察,事后更兴奋地打电话遍告同行,自己看到了现存最完整的中国古地毯!

三年后,故宫藏毯又一次打开了缜密保藏的大门,而这次的一行访客,则是历经数代传承、依然将宫毯织造技艺存续在双手上的工艺人。来自北京地毯五厂的康玉生、王国英、曹艳红等8位工作人员,他们要研究的是清代皇宫中的宫毯极品,皇帝独享的盘金丝毯。

▲《盘金丝毯》九龙图

“要问这盘金宫毯有多珍贵?过去皇上用它时都绕着走不舍得踩,生怕磨损金线。”康玉生是北京市一级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宫毯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是少数能完全掌握北京宫毯织造技艺11道制作工艺的人。恢复盘金丝毯的工作就由他带头。

盘金丝毯多出自当年的新疆工匠之手,金镶丝缠,格外富丽堂皇,彰显皇家气派的雍容华贵。由于用料昂贵、工艺复杂,从皇宫流传下来的技艺又师传保守,民国以后便再无织造。如此珍贵又神秘的盘金丝毯,即使在专业的织毯师傅们中间,也是近乎传说的存在。

▲《盘金丝毯》九龙图 (局部)

盘金丝毯与常见的宫毯区别甚大。宫毯编织技法一般使用8字扣在经线上拴扣,然后割断毛线形成立体的厚度。而盘金毯则需使用不同的盘法先盘后面、再盘前面,并使用特殊的编织法将前后两部分“锁紧”。这两种织法混合在一张毯子上,薄厚不一,形成独一无二的立体效果。“这是我三进故宫,最后在显微镜的帮助下观察到结构。”康玉生回想起当年的情形,感慨万分。

常见的宫毯道数为90道和120道,道数越多,质地越细密有弹性。以120道的宫毯为例,约0.1平方米面积的节点多达14400个。而盘金丝毯的工艺比常规宫毯费工4倍以上。不仅如此,盘金毯所用的金箔线也不易得。金丝本身易折断,无法直接用于编织。所以必须先把黄金捶打成极薄的金箔,再手工将金箔缠绕到棉线的线芯上。其实金箔线的锻造工艺也濒临消亡,康玉生辗转找到了南京金箔厂,厂里将退休的老师傅重新请出山来,才制作出了盘金丝毯所用的金箔线。

消亡多年的盘金毯工艺,两年后终于起死回生。

非遗、守旧、创新

上世纪80年代,正是北京地毯行业的全盛时期。当时成立的北京地毯公司下设11个加工厂,职工多达5000人。但也就在这一时期,机织地毯大量出现,全手工制作的宫毯受到很大冲击。之后,北京原有的8家国营地毯厂纷纷倒闭,只剩两家老厂。北京地毯五厂,现在的北京华方地毯艺术公司便是其中一家。

去华方地毯艺术公司参观,木质机梁上挂着5种蓝色、一种白色和一种金色线团,细密的经线从机梁上垂下来,织毯技师在前后两根经线上熟练地打着“8”字扣。这里的织造者们仍旧沿袭当初的法度,除了织机由木架换为钢管、片剪用的剪刀换成了电剪之外,宫毯织造的核心工艺全都保留如旧,并没有因为机械化时代的到来而改弦更张。

在从业者眼中,宫毯的生产周期长,像盘金丝毯的用料十分珍贵,因此技艺受到限制无法大规模生产,因此宫毯坚持朝高端工艺品的方向发展。复制的《九龙图》盘金丝毯,就售出了三幅。

“光有希望也是不行的,做宫毯是个苦差事,城里人不愿意干,只好从山东、河北等地的农村招学徒。”康玉生摘下眼镜揉了揉眼睛,从事了一辈子织毯工作,他的双眼因为过度疲劳而常常干涩酸痛。“过去织毯学徒讲究‘三年零一节’,就是学三年,再加上一个春节,才算出徒。这只是时间上的要求,有的人三年未必能学出来。”

▲康玉生与徒弟研究图案,这是织造宫毯的第一步

虽然已经退休十多年了,康玉生始终坚持每周去厂里指导织造,还在家里架起了一张木脊梁,每天依旧织上个把小时,艺不离手。闲暇时,他把过去仅靠口口相传的织毯技法用文字记录下来,总结出挂毯技艺上的压、挤、垫、钉、剔、楔、倒、润8种技法,已经成为厂里的操作规范。

因为这个厂,早已成为康玉生此生的寄托,希望如今唯一的宫毯织造之地,能像当时的清宫造办处,把精湛的技艺延续下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相关推荐

【中国银行
365bet官网哪里找

【中国银行

📅 07-27 👀 4527
一腔热血的意思,一腔热血造句
365娱乐官网官方网站

一腔热血的意思,一腔热血造句

📅 07-15 👀 6822
维生素D为什么被称为是补钙的黄金搭档?骨科医生告诉您5个细节。(有奖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