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中西部基层特色的锻炼让青年教师更好融入。近年来,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不断攀升,人数由十年前的17.2万人次跃升至如今1144.2万人次。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核让报考者具备担任老师的基本素养,但对于需要奔赴中西部、扎根乡村的青年而言,则远远不够。在前往中西部或到乡村基层前,一些教师对乡村的情感更多是概念式、理想化。对乡村认知的薄弱、乡村取向的缺乏让他们在与学生日常相处中,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存在不适应的情况。正如少数民族地区的老师需要了解当地的风俗,要适应与当地孩子们的互动方式,教育资源薄弱地区一位老师可能同时教几门课……这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师范院校还是综合大学,都应提供更多针对性的培养,包括支教实践的机会,才能让更多优秀学子的才华在中西部乃至更广阔的农村大地上展现。
更多实现自我价值个人提升的机会才能留住青年。奔赴中西部扎根基层,不能仅依靠满腔热血,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个人能力的提升才是吸引青年留下来的重要因素。“教师人手紧缺,虽有各类培训,但一个萝卜一个坑,难以有时间参加”“大多培训邀请老师前往发达地区、省会城市进修,但城市农村学生差异巨大,城市课堂对于乡村课堂借鉴意义有限”……选择到落后地区去,绝非选择落后,相反他们更希望成就自我,更期待追求进步。我们要为中西部教师和乡村教师提供发展舞台和提升机会。如各地针对基层实际和地域特点,组织整体化、专业性、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通过资源共享、课程开发帮助年轻教师提高教学水平,邀请具有先进教学经验的专家教师深入中西部、乡村课堂,现场示范业务商讨,让中西部以及广大乡村教师能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提升边远艰苦地区教育水平,离不开千千万万奔赴一线的青年教师,而激励青年教师义无反顾的选择,需要各地多措并举,让教师们真正放得开手脚、融得入当地,实现得了价值。返回搜狐,查看更多